據外媒報道,當前,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中占據主導地位。根據彭博NEF的數據,中國控制著全球三分之二的稀土開采和85%的稀土精煉。預計中國未來將把大部分開采和提煉的稀土用于國內。因此,歐洲汽車制造商正在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Arafura Resources洽談采購稀土元素,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Arafura首席財務官Peter Sherrington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與歐洲制造商進行了洽談,將直接向他們供應稀土材料。”他補充說,隨著談判在數量和價格方面取得進展,預計將在年底前簽署協議。
Arafura Resources正在澳大利亞北領地開發價值7.28億美元的諾蘭項目(Nolans project),該項目預計能滿足全球10%的稀土需求。這是一種用于制造電動發動機的稀土永磁。更重要的是,Arafura計劃在北領地附近處理礦石,確保能直接監督諾蘭項目(于2001年收購)中有毒廢料的處理。
Sherrington稱,德國發布了一項關于供應鏈責任的新法規——從2023年開始,企業需要對其供應商網絡的整條供應鏈(包括廢料)的社會標準負責,不然會面臨罰款。
隨著汽車制造商紛紛向電動汽車轉型,稀土正成為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汽車制造商需要大量的鋰、鎳和鈷等電池原材料,這導致寶馬、大眾和特斯拉等汽車制造商直接與礦商接觸,尋求供應。
2020年,美國國防部承諾為澳大利亞稀土生產商Lynas提供資金,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一家加工廠,初步投資預計為3,000萬美元。美國還推進了其他公司項目的投資,包括Hastings Technology Metals公司和Peak Resources公司。
盡管寶馬、通用和豐田等汽車制造商都在努力減少稀土的用量(一輛汽車平均使用3公斤稀土),但改用稀土的替代能源往往會降低發動機的效率。特斯拉最初使用感應電動機為其電動汽車提供動力,感應電動機不需要使用稀土永磁,但隨著Model 3的推出,特斯拉放棄使用這種感應電動機。雷諾電動汽車發動機的不同之處在于不使用稀土金屬。
中國杭州永磁集團的副總裁Joanne Jia說,“為了未來的供應安全,你需要自己生產稀土。稀土材料非常關鍵,但數量非常少。”歐洲也在努力建立稀土供應。目前,歐洲是電動汽車的頭號市場,預計也將成為稀土材料的最大消費區域。歐盟去年成立了歐洲原材料聯盟(European Raw Materials Alliance),來確保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從而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稀土方面,歐盟已確定將為歐洲的14個項目投資17億歐元(約20億美元)。
ERMA首席執行官Bernd Schaefer說:“汽車制造商一直都意識到了對稀土的依賴性,但當時他們認為只要給出足夠高的價格,就可以獲得稀土資源。但是現在,汽車制造商開始意識到,稀土資源隨著需求的擴大開始稀缺,沒有這種資源,汽車制造商的造車成本將會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