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整車廠都在緊急修改話術,審慎地區分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這是最近汽車圈內的聚會上,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盡管自動駕駛的市場熱度有所減退,但對于已經將大量資金投向這項技術的整車廠而言,自動駕駛“已經沒有退路可言”。
市場審慎面對自動駕駛
“大家都不再稱自己的產品具備什么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了,而是都在提輔助駕駛。”在蔚來車主使用NOP領航狀態發生事故后,關于自動駕駛,無論是車企還是消費者都謹慎了很多。車企緊急修改營銷話術之后,對于自動駕駛的發展,各方也都普遍持謹慎的態度。自動駕駛的發展正面臨危機。
在市場端,很多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功能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你們的自動駕駛功能能保證安全嗎?”這是在北京的多家4S店消費者詢問最多的問題。中國汽研董事長李開國表示,安全性是當前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三大挑戰之一。“很多消費者現在買車,在選裝輔助駕駛功能時都變得非常謹慎了。”某品牌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最近來店購車的消費者,選擇各種輔助駕駛功能時已經沒有以前那么積極了。石家莊的一位車主也對記者表示:“很多車輛的輔助駕駛功能并不那么實用。”在對輔助駕駛技術所帶來的駕駛新鮮感減退后,面對血淋淋的現實,消費者追求自動駕駛的迫切感正在消失。
消費層面的這種懷疑態度讓很多企業不得不更加審慎地面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除了車企在營銷端更謹慎之外,甚至有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要繼續大力推進更多輔助駕駛功能的量產落地。這對于自動駕駛服務提供商而言無疑是個重大打擊。一旦相關技術大規模量產應用的步伐停滯、受阻,有可能給這些企業帶來生死存亡的考驗。
新技術發展仍未停歇
雖然自動駕駛在市場層面正在遭遇一些爭議甚至質疑,但相關技術的發展卻沒有停下腳步。汽車機器人蘿卜快跑是百度世界大會2021年的重頭戲。百度官方稱,該產品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完全無需人類駕駛,并具備語音、人臉識別等多模交互能力,可分析用戶潛在需求,主動提供服務;此外,汽車機器人還具備自我學習和不斷升級能力,是服務各種場景的智慧體。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蘿卜快跑是百度加快無人車出行商業化、規?;涞氐臉酥?。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Apollo Go已累計接待乘客超過40萬人次,測試里程超過1400萬公里,在北京、廣州、長沙、滄州四座城市開放了載人服務。李彥宏表示,百度將在2023年把無人車運營擴充到30城、3000輛車,并服務300萬用戶。
在剛剛結束的成都車展上,自動駕駛技術仍是焦點。據不完全統計,百度Apollo攜手十余個國內外一線汽車品牌高調亮相車展,向公眾全面展示了Apollo為車企帶來的跨時代智能車聯體驗。領克09,福特EVOS,上汽通用凱迪拉克CT6、XT6,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Plus,北京現代庫斯圖,途勝L混動,東風悅達起亞嘉華、智跑Ace,捷尼賽思G70,雷克薩斯ES,吉利博越X,東風日產啟辰大V,奇瑞星途攬月,廣汽豐田新款漢蘭達等近50款搭載Apollo汽車智能化產品的車型,占據著本屆成都車展的“C位”。
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上,各種自動駕駛技術也是主角。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和Sixt SE聯合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Sixt宣布,2022年將在德國慕尼黑和以色列特拉維夫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它將以Moovit品牌運營,德國用戶還可以通過SIXT應用程序預訂乘車。英特爾指出,Mobileye Drive系統可用于各種車輛,并且可能是當今最通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8月25日,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工業信息化局、公安局聯合為廣汽L4自動駕駛示范運營車隊頒發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試驗牌照。8月26日,上汽集團宣布,正式成立商用車智能駕駛科創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公司,并計劃落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作為上汽旗下“科創小巨人”之一,友道智途將充分依托洋山港“5G+L4”智能重卡項目的技術積累和成功經驗,聚焦港口、廠區等特定場景與干線物流場景的L4和L3自動駕駛產品,打造“技術+產品+運營”的全新業務模式,致力成為全球商用車領域全場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網絡貨運平臺的創領者。
自動駕駛不能盲目躍進
“自動駕駛的發展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現在量產的所謂智能汽車,其自動駕駛功能還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而是輔助駕駛。輔助駕駛的目的在于幫助提升車輛安全性、愉悅感。只是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的使用培訓沒做好,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沒有正確使用好輔助駕駛功能。“我們對自動駕駛是有級別劃分的,要按照技術分級,一步步慢慢積累。”孫逢春強調,一些輔助駕駛功能裝車量產使用本身并沒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提升了車輛的行車安全和駕乘體驗,但目前的技術水平遠稱不上是自動駕駛,我們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要一步一步按照計劃來,不能盲目躍進。
事實上,關于自動駕駛的技術發展,各方都未停止腳步,包括一些測試示范的推進,也正是為了更好的推進技術進步。在示范應用、測試中積累更多數據,促進自動駕駛技術可靠性、安全性的提升,從而為技術進步積累經驗,這是很多自動駕駛公司按計劃推進各項新技術發布、示范應用的根本目的所在。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各方尊重事實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推進。
值得關注的是,自動駕駛作為一種前瞻技術需要大量投入,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正如許多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可能成立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可能有大規模的收益,而是在不停地“燒錢”。這是新技術發展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自動駕駛也沒法跨越這個階段。“過去一段時間,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很快,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這是很正常的。”在孫逢春看來,包括資本在內的各方進入,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進步的必然過程。李開國也強調,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過程中要設立容錯機制。
對于自動駕駛技術而言,可以說毫無退路可言,龐大的投入如果不能轉化為實際商品,將是巨大的入不敷出,甚至可能導致一些企業倒下。因此,相關企業必須不斷探索更多應用,而增加運營使用時的約束條件、劃分清晰的權責關系,尋求合適的商業模式和資本的支持,是當前自動駕駛發展的重點,只有在尊重事實、尊重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推進自動駕駛更好發展。